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,要坚持基本医疗事业的公益性,不断完善制度、拓展服务、提高质量,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、系统联连续的预防、治疗、康复、健康促进等医疗服务。去年以来,我省印发了《山西省县乡医联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》,出台了实施方案,在全省全面推开。当前,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,加快推进县乡医联体建设步伐,让广大市民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,刻不容缓。
县乡医联体建设,是深化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,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和发展环境,以三级医院优质资源为核心,辐射带动周围二级、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、乡镇卫生院,群众看病就医更加安全方便快捷。同时,将初步建立基层手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模式,基本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,使其公益性质得到全面体现,自主经营权得到全面落实,运营绩效得到显著提升。
现在,我市人民医院医联体的牌子也挂起来了,但推进缓慢,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医院工作量很大,目前各科室医护人员的人数仅仅只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求,医生本来就人手不足,很难长期抽出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去;二是抽出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服务,市医院效益将受到较大的影响,还有医生绩效如何考核等等,这些都是面临的现实问题。
建议:
一、加强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
二、推行市医院医师团队到社区服务制度:通过定期坐诊、查房、会诊等形式,带动医联体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协同发展,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,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,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健康保障服务,真正做到“首诊在基层”和有效启动医联体内部“双向转诊”机制,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,人民群众方便和有序就医的愿望。
三、建立医联体培训机制,加强基层能力建设。为促进医联体内部人员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。
四、建立医联体内部考核机制,兼顾成员单位各方利益,提高医联体成员单位参与的积极性。为加强医联体成员单位学科建设和更好地落实医联体各项工作,创新工作机制,建立医联体内部考核体系,制定考评细则和奖励规定,定期开展考评并以此为导向加强医联体内部交流和合作,达到共同提高学术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目的。
五、尽快建立起科学有效、操作性强的县乡医联体制度建设,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提高全民健康水平。